2016年9月,宜黃縣中港鎮(zhèn)水尾小學的孩子們翹首期盼,等待著他們的新老師。黃娜在填完轉(zhuǎn)正申請表后,帶著行李,來到了這個一天只通一班車的村小教學點。孩子們終于迎來了他們的新老師。這里目前只有兩個一年級學生,一個二年級學生和幾個不及齡的學前班孩子。她看著老舊的教室,門口的墻上斑駁地寫著水尾小學四個字。來到家長給她安排的住處,沒多想,便埋頭開始打掃收拾。熱情的學生家長也在一旁幫著,并不時提醒她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項。
匆匆收拾完了,便去和學生見面。她知道,這兒以后就是她一個人的天下了。之前一直在這兒任教的是一個當?shù)氐拿褶k教師,年紀大了,知識結(jié)構(gòu)也與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嚴重脫節(jié)。這個學期聽說黃老師被分配到這里,孩子們是激動萬分。她自己對即將見到的新學生也是充滿期待。
水尾小學因為地處大山深處,交通不便。為了孩子上學,許多當?shù)卮迕穸及岬芥?zhèn)上或者縣城去了,學生減少,教師便不能增配。由此惡性循環(huán),這里已經(jīng)很多年沒有年輕人愿意留下來任教了。“其實我過得挺開心的。”黃娜向記者表示。學生不多,她能夠一個個去輔導,孩子們的進步很快。生活上,村民們都很熱心,有問題找他們很快就解決了。因為地處偏遠山區(qū),除去工資外,每個月的邊遠山區(qū)補貼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。相對在縣城上班的同年新教師,她的待遇要高得多。
與工資待遇的提高相應,鄉(xiāng)村學校的各項硬件設施也在日益完善。雖然在遠離都市的“山溝溝”里上班,黃娜卻沒有與外界脫節(jié),學校有網(wǎng)絡,閑暇時候,網(wǎng)上找資料,看電影。教孩子們計算機的基本使用。網(wǎng)上購物快遞能到達鄉(xiāng)鎮(zhèn),村里每天都有人去鎮(zhèn)上,讓人捎回來就行。黃老師還在網(wǎng)上買了很多的彩帶、卡紙用來裝扮教室。“整個學校都變得不一樣了!”有家長開心地說,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嘰嘰喳喳跟他們說個不停,老師今天又教了什么新鮮的知識,發(fā)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,老師說明天會教他們什么。孩子上學的積極性可高了。作為家長,他們也很喜歡這個新來的老師。
“我挺喜歡這份工作的,孩子們很單純,我們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。”當孩子們滿含期待地問黃老師會不會一直教他們時,黃老師看著記者說:“現(xiàn)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鄉(xiāng)村教育了,我們的教學條件也越來越好,聽說教具、網(wǎng)絡、教學樓各個項目都在啟動,挺開心,挺有盼頭的。更何況,孩子們需要我,我也喜歡他們。”黃老師把目光轉(zhuǎn)向孩子們,動情地說著,笑著。
國家的重視,自身對教育事業(yè)的熱愛,讓越來越多的學子回鄉(xiāng)任教,他們會成為未來大山里孩子們的翅膀,帶著這些農(nóng)村孩子,飛向更廣闊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