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新聞
中港小學“防震減災”主題班會
為了使學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、提高應急避險能力, 5月17日下午,中港中心小學組織各班積極開展防震減災主題班會活動。各班通過講座、視頻、知識競賽等形式向?qū)W生宣傳普及了一些防震減災知識,包括地震的成因、震前預防、地震時不同場所的應急措施、震后救護等避震自護的常識和技能。
二(2)班班主任老師介紹“國際減災日”的知識。
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,嚴重影響經(jīng)濟、社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和威脅人類的生存。為此,每年10月13日被定為一年一度的“國際減災日”。國際減災日,即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,2009年由聯(lián)合國大會從原來每年十月的第2個星期三改為每年10月13日。
國際減災日設立的目的是希望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,通過國際上協(xié)調(diào)一致的行動,減輕由地震、風災、海嘯等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生命損失、財產(chǎn)破壞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。
五(1)班班主任老師介紹地震形成與種類的相關知識:
1、構(gòu)造地震:是由于巖層斷裂,發(fā)生變位錯動,在地質(zhì)構(gòu)造上發(fā)生巨大變化而產(chǎn)生的地震,所以叫做構(gòu)造地震,也叫斷裂地震。
2、火山地震:是由火山爆發(fā)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,而產(chǎn)生的地殼振動?;鹕降卣鹩袝r也相當強烈。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(qū)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(nèi),而且發(fā)生次數(shù)也較少,只占地震次數(shù)的7%左右,所造成的危害較輕。
3、陷落地震: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。這種地震發(fā)生的次數(shù)更少,只占地震總次數(shù)的3%左右,震級很小,影響范圍有限,破壞也較小。
4、誘發(fā)地震:在特定的地區(qū)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(fā)(如隕石墜落、水庫蓄水、深井注水)而引起的地震 。
5、人工地震:地下核爆炸、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。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。如工業(yè)爆破、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;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,有時也會誘發(fā)地震。
四(2)班班主任老師介紹有關災害種類知識。她介紹道根據(jù)災害來源和破壞情況,總體來說災害可分為以下六種:
1、地質(zhì)災害 :泥石流、滑坡、 崩塌、地面下沉、地震。
2、 洪澇及其它災害 :雨澇、洪水、凌汛災害、地震災害。
3、大風災害:臺風、寒潮大風、雷暴大風、龍卷風。
4、熱帶氣旋災害:
5、冰雹災害:
6、海洋災害 :風暴潮、災害性海浪、 海嘯、赤潮。
四(1)班班主任則介紹了大地震時災難預防和簡易自救常識:
(1)有堅定的生存毅力,消除恐懼心理,相信能脫離險地。
(2)不能脫險時,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,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,盡快捂住口鼻,防止煙塵窒息,等待求援。
(3)保持頭腦清醒,不可大聲呼救,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外界聯(lián)系,保存體力,延長生命。
(4)想方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,若無力自救脫險時,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,等待救援。
二(1)班班主任老師則講到了預防雷擊和濃霧的措施 :
1、預防雷擊:(1)在雷雨天,人應盡量留在室內(nèi),不要外出,關閉門窗,防止球行閃電穿堂入室。
(2)盡量不要靠近門窗、爐子、暖氣爐等金屬的部位,也不要赤腳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,腳下最好墊有不導電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。
(3)在野外遇雷雨時,盡快找一低洼或溝渠蹲下,不要在孤立的大樹、高塔、電線桿下避雨。
2、防濃霧 :(1)盡量不要外出,必須外出時,要戴上口罩,防止吸入有毒氣體。
(2)行人穿越馬路要當心,應看清來往車輛。駕駛車輛和汽車要減速慢行。
此外班主任還結(jié)合平時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中存在的問題,通過圖片和文字對學生進行了防震疏散演練培訓。
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,不僅增強了全校師生防震避險意識,普及了防震減災知識,也使同學們較扎實地掌握了基本的避震自救知識和技能,在面對災難時臨危不亂,用科學的方法保護自己,解救自己,幫助他人。學校將經(jīng)常開展此類活動,為有效應對突發(fā)事件積累寶貴經(jīng)驗。
- 友情鏈接
- 市級教育網(wǎng)站
- 部省級教育網(wǎng)站